上周五(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冰雪、山地、水上、航空、汽摩等户外运动成为推广普及的运动之一。
刚起步的中国体育产业,在近两年呈现出快速发展、风头正劲的态势,而这与2014年国务院出台《意见》,确定“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目标密切相关。
尽管体育产业前进的脚步在加快,但与“3万亿”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据统计,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13574.7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到2015年,产业总规模已达到约1.8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737亿元。不过,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仅约为0.7%,远低于同期美国的2.89%,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这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可供挖掘。
在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正致力于从奥运金牌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而这一转型能否成功,关键还不在出台多少政策和规划,而在于能否把电视机前为体育健儿加油呐喊的13亿观众拉上跑道、拉上运动场馆--只有把13亿喝彩声和掌声,化作几亿人奔跑、跳跃的脚步声,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强身健体。
在全民健身风口来袭之下,资本也加快了涌入体育产业的势头。近日,中国第一个由着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在河南设立。不过,与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高涨热情相比,体育场馆等有限的资源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一些原先只有少数专业选手才能参与的运动项目真正走向大众,如何让市场参与资源的配置以满足群众需求,《每日经济新闻》为此特别推出本组专访策划,分别请奥委会官员、体育场馆协会人士、世界冠军级运动员,从他们不同的视角谈谈各自眼中的体育产业,共寻行业发展之道。